EN | |

環境微生物檢測

研究表明空氣、水、土壤等環境中都存在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緻病性細菌和病毒等,這些緻病微生物與某些重要的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和流行密切相關。例如1988年我國上海市的甲肝大流行,證明與水源污染有關,因此定期性的檢測環境中緻病菌的動态(種類、數量、變化趨勢等)具有重要的意義。以前大多采用分離培養的方法進行檢測,不僅費時(種類、數量、變化趨勢等),而且無法檢測一些人工難以培養的病原菌,PCR技術進行檢測則克服了上述缺陷,一般僅需2-4h就能完成。

随着PCR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,PCR技術在環境微生物學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,有關這方面的文獻報道日益增多。PCR技術創立之初,各國環境微生物學工作者即開始應用該技術、檢測環境中的特定微生物類群或基因型。近年來随着PCR技術本身的發展,其特異性和靈敏度不斷提高、各國環境微生物學工作考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于以下2個方面:1. 應用PCR技術研究某一特定環境中微生物區系的組成、結構,并進而了解其種群動态;2. 應用PCR技術監測環境中特定種群(如緻病菌、工程菌株)的動态。